加密货币市场异化:从创新驱动转向代币销售主导

robot
摘要生成中

加密货币行业的"异化":从创新到投机的转变

在参加完香港Consensus会议后,我与一些业内朋友交流,发现加密货币市场的氛围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牛市,也不是熊市,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异化"状态。

当前,加密货币行业似乎只剩下一种主导业务:销售代币。

行业运转的三大支柱

加密货币行业一直依靠三个核心环节运作:

  1. 价值创造:通过技术创新满足用户需求,如比特币、以太坊、稳定币等。

  2. 价值发现:通过投资和交易,发掘潜力资产,推动行业发展。

  3. 价值流通:构建代币销售渠道,促进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流转。

理想情况下,这三个环节应该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然而,现实情况是:前两个环节日渐式微,而第三个环节却异常繁荣。

项目方不再专注于用户需求和产品开发,投资者也不再深入研究行业趋势。整个市场似乎只剩下一个声音:"如何销售代币?"

代币销售经济学与资源寡头

在一个健康的市场中,三个环节应该紧密相连:项目方开发优质产品,满足用户需求,获得利润和资本市场溢价;投资机构在低谷期介入,高峰期退出;而流通渠道则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然而,当前的加密货币市场已经鲜有人讨论创新机会和产品开发。即使在AI等热门领域,也难以激发创业者的热情。

二级市场机构普遍处于观望状态,新上市的代币往往高开低走,模因币的流动性几近枯竭。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活跃的主要是第三类机构:做市商、代理商和中介方。他们的讨论集中在如何操纵数据、上架大型交易所、做市和抛售等话题上。

市场参与者日益同质化,都在竭力争夺日益稀缺的存量资金。

这导致了头部资源方(顶级项目、大型交易所及其上币部门、资源雄厚的做市商和代理商)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市场资金从投资者流向头部项目,最终由二级市场的散户承担风险。

创新者的消失

与2022年FTX破产后的市场低迷不同,当时大量资金仍沉淀在投资机构和大户手中,这些资金具有造血功能,可以投资于创新项目,创造价值并吸引新资金进场。

而现在,大量资金被中间环节吸收,项目方只求上市后赚取差价,成为投资机构和二级市场的中间商,不再专注于价值创造。

从商业逻辑出发,如果下游分销渠道占据大部分成本,那么必然会削减上游的研发和运营投入。

项目方索性放弃产品开发,将资金全部用于宣传和上市,甚至将缺乏实质的营销包装成"模因驱动"。投入产品和技术的资金越少,反而可以将更多资金用于上市和拉升价格。

加密货币行业的创新路径变成了:"讲述一个吸引人的故事 → 快速包装 → 寻找关系上市 → 套现离场。"

抽水成为宿命

表面上看,项目方将资金用于上市和拉升价格,似乎各方都能受益:投资基金得以退出,二级市场散户有了投机空间,中间商获得丰厚收益。

然而长期来看,正面外部性的丧失导致只有中间商越做越大,形成垄断后抽水比例不断提高。

上游项目方缩减产品研发成本,面临监管压力和高额抽水,风险收益比严重失衡,最终选择退出。下游散户之间的零和博弈越来越严重,赚钱效应丧失后大批退出市场。

本质上,中间商是服务方,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和正面外部性。当服务方成为市场最大的利益群体时,整个市场就像长了肿瘤的患者,最终只会导致整体衰亡。

周期的力量和重建希望

加密货币市场终究是一个周期性市场。

乐观者相信,在这场流动性枯竭的低谷之后,终将迎来真正的"价值之春"。技术革新、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将重新激发创新热情。

悲观者则认为,泡沫尚未完全破灭,市场还需经历一次更深层次的洗牌。只有当抽水者无币可抽,中间商主导的市场格局崩塌,才可能迎来真正的重建。

在这个过程中,从业者将经历质疑、内耗、倦怠和自我怀疑的阶段。

但这正是市场的本质——周期即宿命,泡沫也是新生的前奏。

未来或许是光明的,但通往光明的道路可能会很漫长。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和耐心,等待真正的创新和价值重新主导市场的那一天。

BTC-0.32%
ETH-0.61%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分享
评论
0/400
Gas_Optimizervip
· 07-29 13:56
创新才能永续发展
回复0
喝茶看盘侠vip
· 07-29 13:55
市场终会大浪淘沙
回复0
fork_in_the_roadvip
· 07-29 13:48
确实走了歧路
回复0
地下室成分党vip
· 07-29 13:45
归根结底钱毒药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