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以太坊創世十周年:從邊緣實驗到全球金融基礎設施
以太坊創世塊十周年:世界計算機神話進行時
2011年,一個17歲的俄裔加拿大少年爲"比特幣周刊"網站撰寫文章,每篇報酬是5個比特幣,相當於每小時1.30美元。這個少年就是Vitalik Buterin,他後來創造了以太坊。如今,以太坊市值超過4000億美元,每年處理超過5萬億美元的交易。
讓我們回顧以太坊創世塊啓動後的十年,也是區塊鏈行業風起雲湧的十年。看它如何從一個寫稿青年的想象,變成改變數字世界運行邏輯的基礎設施,期間經歷了哪些技術變革和生態遷徙。
史前故事:比特幣是夢想的開始
從比特幣啓發到以太坊創世
2013年,比特幣價格飆升激發了Vitalik的無限遐想,但也讓他看到了比特幣的局限性。作爲《比特幣雜志》撰稿人,他發現要讓區塊鏈超越單純金融產品非常困難。當時智能合約還是個模糊概念,沒有明確定義和方向。
最初的合約設想只是支持一些固定功能的腳本,如簡單多籤名、時間鎖定等。這種腳本語言不是圖靈完備的,遠稱不上"世界計算機"。
Vitalik向比特幣核心開發者提議改進編程語言,但遭到保守派的抵制。於是他決定開發一個全新的平台。
2013年末,Vitalik在舊金山散步時突發靈感:爲什麼不設計一個能執行任意計算的虛擬機呢?最初的以太坊設計採用了基於寄存器的架構,內置新穎的費用機制。這是早期"合約付費"模式的雛形,後來演變爲"發送者付費"和Gas系統。
2013年底Vitalik撰寫了以太坊白皮書,核心是創建一個通用的去中心化計算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部署和運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2014年,Gavin Wood編寫了《以太坊黃皮書》,這是以太坊虛擬機的正式技術規範。
白皮書描繪了"爲什麼"和"是什麼",黃皮書則精確定義了"如何做"。這兩份文檔的結合,將以太坊從概念變爲現實。
在柏林關鍵技術決策與演進
2014年到2015年,柏林成爲了以太坊的精神聖地。核心團隊在Waldemarstraße 37A辦公室日夜編寫代碼。
這個階段,以太坊協議經歷了無數次技術迭代:從基於寄存器的架構轉向棧式架構,從"合約付費"模式演進爲"發送者付費"的Gas系統,從異步內部交易調用改爲同步執行等。
EVM統一採用256位整數模型,最初是爲了適配哈希函數和加密算法的常用位寬。這一設計後來天然適配了DeFi中的復雜高精度數學運算,規避了浮點數精度問題。
交易耗盡Gas時整個執行回滾而非部分完成,這個設計消除了"部分執行攻擊"的風險,成爲智能合約安全性的基石。
同步調用模型爲後來的DeFi可組合性奠定了關鍵技術基礎,使得合約之間的調用可以同步返回結果,造就了"貨幣樂高"的可預測性和原子性。
POW挖礦算法也經過多輪迭代,從Dagger到Dagger-Hashimoto,再到強調抗ASIC的Ethash。
歷史性的一刻:2015年7月30日
2015年7月30日,以太坊主網自動啓動。Vitalik回憶道:"很多開發者聚集在一起,我們都在看以太坊測試網上的區塊計數到1028201,因爲這標志着主網自動啓動。大約半分鍾後開始生成以太坊區塊。"
那時以太坊只有不到100名開發者,整個生態系統僅是一個技術實驗。第一個去中心化推特應用"EtherTweet"界面簡陋,每發一條推文都需要高昂的鏈上費用。智能合約還只是少數極客的玩具,DeFi、NFT、Layer都只存在於白皮書的想象中。
2025年7月30日,以太坊迎來十周年時的一些數據:
這個曾經只有不到100名開發者參與的"邊緣實驗",已經成長爲Web3世界中最具規模的開發平台和生態系統。
十年間,從每天寥寥無幾的交易到年處理5萬億美元的價值流轉,從每筆交易數美元的高昂費用到Layer2上不到1美分的微小成本,從耗電如小國的PoW挖礦到比一棟大樓耗電還少的PoS機制,從簡陋的EtherTweet演示應用到80%以ETH計價的成熟DeFi生態——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承載着無數開發者的努力和用戶的信任。
當美國SEC批準9家ETH現貨ETF、首日交易量突破10億美元時,這個曾經的"加密貨幣邊緣實驗"已經成爲全球排名前列的大規模資產,在主流金融體系的核心引起深遠影響。
然而,從柏林辦公室的少年到新一代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締造者,這條路並非一帆風順。十年間,以太坊經歷了技術升級的陣痛、黑客攻擊的考驗、市場週期的洗禮,以及無數次關乎生死存亡的關鍵抉擇。每一次危機都是一次重塑,每一次升級都是一次蛻變,每一次爭議都是一次成長。正是這些跌宕起伏的關鍵節點,塑造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以太坊。
十年徵程:關鍵節點與演進邏輯
2015-2017:從創世到硬分叉與ICO狂潮
以太坊主網啓動初期,網路中運行的大多是簡單的demo應用。Gas價格不穩定讓每次交互都像賭博,有時1小時都無法上鏈。Solidity語言還極不成熟,編譯器經常出現奇怪的bug。
盡管技術不成熟,但以太坊社區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理想主義熱情。開發者們討論如何用智能合約重構整個世界,從自治組織到預測市場,從身分系統到供應鏈管理。這種樂觀情緒中夾雜着強烈信念:代碼即法律,數學即真理,去中心化即自由。
2016年5月,"The DAO"項目在以太坊上線,被譽爲"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眾籌實驗"。短短28天內籌集了價值1.5億美元的ETH,佔全網14%-15%。
6月17日,一名黑客利用The DAO智能合約中的重入攻擊漏洞,成功竊取了360萬枚ETH(約佔當時以太坊總供應量的5%)。
這起攻擊的核心在於The DAO智能合約中的splitDAO函數設計存在典型的重入漏洞。攻擊者部署了兩個惡意合約,通過遞歸調用實現了多達29次的重復提取。
這讓整個以太坊社區陷入前所未有的哲學危機。一方面是技術純粹主義者,堅持區塊鏈的不可變性;另一方面是實用主義者,認爲保護投資者利益更重要。
經過激烈的社區辯論,Vitalik最終選擇了硬分叉。他後來反思:"我們學會了一個殘酷的真理——絕對的去中心化是一個美麗的理想,但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必須在純粹的原則和人類的需要之間找到平衡。"
2017年的ICO熱潮可以說是以太坊的青春期。超過5萬個ERC-20代幣合約被部署,籌集資金超過40億美元。區塊鏈開始改寫傳統風險投資的遊戲規則。
CryptoKitties遊戲在短短幾天內佔用了網路15%的交易容量,致使Gas費用從幾美分飆升到數十美元,交易確認時間延長到數小時。這讓人們意識到,每秒15筆交易的處理能力距離"全球計算機"的宏偉願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8-2022:在寂靜中鑄造未來——從技術沉澱到生態爆發
不斷進行中技術革命(2018-2022)
2018年ICO泡沫破滅後,以太坊的開發者數量不減反增。在這個被外界遺忘的寂靜歲月裏,以太坊完成了一系列關鍵的技術升級,爲後來的生態大爆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乎每年一次的升級,Byzantium分叉、Constantinople分叉、Istanbul分叉相繼而出。很多改動其實用戶是比較無感的,帶來的更多是底層的變遷。通過將區塊獎勵從5 ETH降至3 ETH,以太坊開始在通脹與安全之間尋找平衡;這些升級引入了多種對Layer擴展的底層支持,包括zk-SNARKs等零知識證明技術的預編譯。CREATE2操作碼的引入,讓多鏈合約擁有了確定性地址創建能力。
2021年倫敦升級中的EIP-1559真正緩解了用戶體感上的交易擁擠難題。這個提案通過基礎費用(Base Fee)和優先費用(Priority Fee)的雙重機制,解決了傳統"盲拍"機制的缺陷。在EIP-1559之前,用戶必須猜測合適的Gas價格,出價太低交易可能長期不被打包,出價太高又會浪費資金。
但EIP-1559並未增加以太坊的實際吞吐量,每秒仍然只能處理約15筆交易。它只是通過擁擠時基礎費用自動漲的特性,讓價格更可預期,直到部分用戶因價格過高而放棄使用。
真正的"擴容"還需要依靠Layer解決方案,這也是爲什麼Arbitrum、Optimism等rollup技術,以及EIP-4844的blob等成爲以太坊擴容路線圖的核心。
這個時期,以太坊還完成了從PoW到PoS的共識機制演進。從2015年就開始探索的PoS方案,經歷了Casper FFG、Casper CBC等多種技術路線的反復論證,直到信標鏈的成功啓動才最終確定方向。
2020年12月1日,52萬枚ETH在短短一個月內完成質押。2022年The Merge成功上線,將以太坊能耗降低99.95%,不僅滿足了監管和投資機構的環保要求,更爲未來的分片擴容和信標鏈進一步優化奠定了基礎,實現了從"挖礦即安全"到"質押即治理"的轉換。
時至今日,以太坊已有超過110萬個驗證者、360萬枚ETH被鎖定用於質押,約佔總供應量的29.17%。如此規模的質押參與爲以太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安全性。
但共識並非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