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节奏起来了, $BTC / $ETH 轮番上台,机会多到眼花。现实却是:真能把时间变成回报的项目不多。过去一个月我盯紧了 @nubit_org,原因很简单——它不是再造一条“类 BTC”侧链,也不是玩跨链包装,而是把速度和可编程性直接塞进比特币生态里,定位是“原生升级 + 软分叉路线”。官方把这次升级叫 Bitcoin Thunderbolt,核心技术是 UTXO Bundling:不在链上搬 UTXO,而是通过“密钥微调(key tweak)”把一组 UTXO 的花费权在链下瞬时重分配,等于是把“1 次只能转 1 个 UTXO”的单车道,拓成多车道的快车道。这套思路保持了 BTC 的信任模型,但把速度与吞吐拉满——外媒报道主网实测做到 ~2.897 秒/笔的体验级别。



谁在做、谁在背书?

Thunderbolt 是由中本聪时代的矿工、鲸鱼与早期贡献者发起,Nubit 团队是共同发起阵营之一;项目官方渠道也多次强调获得 Polychain 支持。这套“老矿工 + 头部基金”的组合,对“不要碰 BTC L1 安全边界”的共识比较敏感,因此他们走的是“软分叉升级 + 逐步放开权限”的谨慎路线。

不是谁都能直接进:Boosting Code & Boostpad

主网已开,但进入权限靠“Boosting Code(加速码)”发放:通过 Boostpad 每小时有抽签机会,积极参与 X/Discord 活动、社区任务,也会有批次投放。官方的设计目标很明确:反女巫、给真活跃者。另外,从 Thunderbolt 往 BTC 主网桥接时,官方渠道明确写了需要 KYC(只针对桥接这一步)。如果你是只在 Thunderbolt 内部体验、交互,重点是拿到 Code 并保持活跃。( Medium)

真正的“收益面板”:Thunderbolt Station(三阶段)

如果说 Boosting Code 是入场券,那 Thunderbolt Station 就是把“参与”变成“现金流”的引擎。官方把它拆成三步:
Stage 1 基建:铸造 $tsUSD 做额度预留。你手里有多少 $tsUSD,决定了下一阶段最多可存入多少资产。

Stage 2 施工:用手里的 $tsUSD 上限去实际存入资产,开始产生站点收入。

Stage 3 完工:按日结算、查看进度、领取收益。

收入来自两块:网络手续费分成(你在帮网络维持与扩展)+ 每天产出的 Boosting Codes(你存得越多,站点产码越多)。
截至 2025-07-01,官方给出了一组跑量数据:主网 400 万+ 笔交易、日活 5,000+、Boostpad 379,000+ 次抽签、17,926 名已验证用户——这些不是 PPT 指标,而是实打实的使用侧证。

关于 $tsUSD:别把它当稳定币理解,$tsUSD 是你的“可存入上限”凭证。在 Thunderbolt 网络内,$1 的 $USD1 或 $1 的 BTC = 1000 $tsUSD;如果你在 BTC/BNB 链侧参与,$1 只能换 900 $tsUSD(跨域参与的折扣);而且用于换取 $tsUSD 的资金不可退,这是一个“占坑/锁额度”的过程。这个细节很关键,别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 All in。

我怎么参与(主观打法,仅供参考)
我把 Thunderbolt 当成“早期高信号的原生 BTC 基础设施”,目标是既拿体验红利,也博后续更大的叙事(软分叉、原生稳定币 $USD1、链上金融原语)。我的动作很克制,但持续性强:
先拿 Code、常回 Boostpad 抽签:没码啥都谈不上。抽不到就去社区活动找批次投放。

把交互做“像人”:转账、签名、参加活动、答题/冲榜,动作多样化 + 频率稳定,比机械刷一招更有辨识度。这个项目的门槛设计本身就是在抓“持续 + 质量”。(官方文档对“参与方式”“限量发码”写得很清楚。)

尽早理解 Station 的“额度逻辑”:确认自己可承受的仓位,再铸 $tsUSD,占坑=拿到后续可存入的权利,不要为了一点点速度把本金流动性压没了。(Medium)

把 Station 当“现金流工具”:看看两类来源:网络费分成 + 产码(码本身在生态里有用,且能带来增量访问)。这比“纯积分”更贴近真实业务。(Medium)

桥接前确认 KYC 边界:只在 Thunderbolt 内部体验不触发 KYC;若要桥回 BTC 主网,官方 Medium 写得很直白:需要 KYC。合规这件事早知道早安心。(Medium)

我为什么看它,不是别家?

路线上的差异化:不是侧链/跨链桥,也不是把 BTC 包装去别处玩,而是对 UTXO 花费权的“委托/重分配”——这在叙事上更“BTC 原生”。
速度指标有对外披露:2.897s 这个量级,至少证明它在用户体验侧有明显提升(媒体报道 + 官方复述)。(The Defiant, Medium)
发码+站点的双层设计:一手抓真实活跃,一手把活跃转化为网络收入/产码,不是单一“任务积分”。

风险与边界(一定要看)

技术与共识风险:软分叉与“UTXO Bundling”属于新范式,落地、审计、兼容性都需要时间验证。(

KYC 与合规:仅当你从 Thunderbolt 桥接回 BTC 主网时需要 KYC;地区差异、合规要求可能影响可用性与体验。

$tsUSD 的不可退属性:Stage 1 的资金不可退,这不是“押金”,是换额度。务必衡量流动性与机会成本。(Medium)
数据是截面、非承诺:诸如“400 万+ 笔交易/5k DAU”等为 2025-07-01 的官方口径,只能证明阶段性热度,不代表未来持续。(Medium)
结语(给同样在找“牛市第二曲线”的你)

如果你要的是“早期、原生、规则干净”的 BTC 机会,Thunderbolt 值得开一条观察线:先拿 Code、再小额试跑 Station,看清机制再决定仓位深度。别被“暴富学”带节奏——把下场体验、稳定活跃当成策略的一部分,很多时候它比“盲猜 TGE”更靠谱。以上是我的主观打法,不构成投资建议;链接只认官方渠道,谨防“客服/空投”钓鱼。

(延伸阅读:官方文档的 UTXO Bundling、Boostpad / Get Involved、Thunderbolt Station 三阶段与 $tsUSD 细节都有图文分解,新手从这几页看起,信息密度最高。)
BTC-0.96%
ETH-3.27%
L110.52%
post-image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