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治理合约进化:从Alpha到创新框架

DAO与治理合约:去中心化自治的新范式

DAO作为区块链技术环境中的创新型社会组织模式,不仅体现了技术的巧妙应用,更深入地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理念。它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规则编码、自治执行及资源配置,塑造出一个数字化的组织框架。然而,DAO的真正力量源自其背后的社会设计:去中心化架构、透明开放的社区规则和个体的主动参与。这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在探索一种与传统中心化组织截然不同的新型社会关系。

要实现这样的理念,既需关注技术的精细化处理,也要对社会理念有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这意味着在开发智能合约的同时,还需构建合适的社区规则。DAO可视为一种社会计算模型,在技术与社会之间寻求和谐融合。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及其管理的协议已对基于区块链的业务决策方式带来革命性变革,尤其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这些DAO正挑战传统金融体系,提供透明、去中心化的产品,无需中介介入,确保人们能以去中心化形式获得金融服务。

为实现这一目标,DeFi协议通常使用"治理合约",将规则和决策嵌入链上。这些合约建立了一个无需信任的去中心化决策系统,允许DAO代币持有者和社区成员对组织方向发表意见。总体而言,这项技术已彻底改变了众多DAO,推动它们走向完全去中心化。

尽管DeFi协议可不依赖治理合约运作,但DAO必须有治理合约才能存在。协议选择使用这些合约是为了让DAO成员能在可验证环境中共同决策。治理合约已成为DAO维护民主原则的关键组成部分。

DAO与治理合约:去中心化自治的力量

治理合约的工作原理

每个治理合约的核心是投票合约,由创建者设定关键参数,通常涉及投票权重、提案跟踪及计算。随时间推移,治理合约已逐渐扩展,不仅局限于核心投票功能。这种演变增强了合约参数的适应性和模块化,使其能更精细地满足特定DAO的需求。某些治理合约就是能根据DAO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升级的典范。

为更好理解治理合约运作,深入研究其历史发展至关重要。

某去中心化借贷平台因其在创建和实施Governor Alpha和Bravo方面的先驱性贡献而广受赞誉。这两个合约在去中心化治理领域堪称里程碑式存在。

由于其简洁性和可分叉性,Governor Bravo成为了多个协议的首选治理合约。

Governor Bravo合约的重要功能如下:

  • propose() - 允许拥有足够票数的任何人提议对协议进行更改
  • castVote() - 任何代币持有者都可根据代币权重对提议投票
  • delegate() - 允许代币持有者将治理能力授权给其他持有者;被授权者随后可代表其投票
  • cancel() - 如反对票超过赞成票,任何持币者可撤销提议
  • queue() - 一旦提议通过,任何人均可启动其排队过程
  • execute() - 时间锁定结束后,任何人都可执行已在队列中的提议

Bravo对Alpha的改进

2021年3月,Governor Bravo作为Alpha的进阶版本推出。与前者相比,它提供了更多灵活性和升级潜能。

内置可升级性:无论对治理合约或其执行进行何种调整或升级,Governor Bravo都拥有固定的合约地址和提议编号系统,这些在升级时不会变化。

参数变更:Governor Bravo引入了方便调整某些参数的功能,如法定人数、提交阈值、投票期限和时间锁定期。这种可调整性有助改善治理风险管理,而这是Alpha所缺乏的。

DAO与治理合约:去中心化自治的力量

其它类型的治理合约

基于Governor Bravo的基础,新的治理合约应运而生,为治理问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以下探讨该领域中两个主要的治理合约。

某开源治理合约和Governor Bravo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旨在帮助DAO实现链上治理,且提供可定制参数以适应各DAO的特定需求。与需要先分叉才能应用的Governor Bravo不同,该合约完全开源。

该合约提供多种治理定制选择。例如,它支持ERC721的投票权,让NFT持有者有机会参与治理。此外,还可将投票权分给多种ERC20代币,为打造更开放包容的治理体系创造了可能。

总之,与其他治理合约相比,该开源治理合约具有更广泛选项,其开源性从一开始就鼓励了更深度的合作与创新。

某团队开发的治理框架是治理合约领域的前沿创新。与传统治理合约不同,该框架采用模块化方法,允许更大灵活性,以满足当下和未来治理需求的多样性。

尽管Governor Bravo和某开源合约都可升级,但它们未为DAO提供切换投票策略的选择,以适应DAO可能存在的不同种类投票。这导致DAO采用混合治理系统,不需链上实施的提议在某投票平台进行,需链上实施的提议则使用本地链上治理执行。

该框架为各种情况提供不同治理策略。例如,决定什么可作为投票权重是大多数链上治理合约面临的问题。虽然多数DAO通常使用基于代币的权重进行治理,但这种方法存在缺点。投票库的出现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使DAO可根据实际需求轻松切换不同投票策略。而且,由于这些投票库可通过核心投票合约升级或替换,为多种场景提供了更灵活的投票方式。

投票库的存在使治理能与DAO及其相关协议同步扩展。随着新代币基元和投票策略涌现,可创设新库来满足这些新应用场景。这种灵活性为链上治理带来了全新流程、策略和权力结构的可能性。

DAO与治理合约:去中心化自治的力量

治理合约的局限性

像其它智能合约一样,治理合约也有局限。

为投票权牺牲收益:当治理代币被存入流动性池或质押以赚取收益时,代币持有者大多数时候需选择放弃代币治理权来换取这些收益。这迫使代币持有者在回报与参与治理间做出抉择,导致很多人倾向获取收益而不参与治理。

缺乏部分委托:现今大部分合约只允许代币持有者将治理权完全委托给一人。理想情况应该是持有者可将权力分散,选择委托给多个代表。

利用:智能合约的常见问题是容易被利用。因为它们通过代码运行,所以可能被恶意行为者操纵和修改。以下是一些例子。

低价攻击:当治理代币价格足够低,且攻击DAO治理激励很大时,攻击者可能努力积累足够代币来执行恶意提案。为实现这一目的,如果治理代币价格很低且DAO内部缺乏治理沟通,攻击者就能成功发动攻击。某协议曾遭受这种攻击,当时攻击者投票决定铸造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稳定币,然后将其转移到自己钱包,并在去中心化交易所出售。

闪电贷攻击:根据某机构定义,闪电贷是"一种无抵押贷款,允许用户在无需预付抵押品情况下借入资产,只要在同一区块链交易中还回所借资产"。这种攻击旨在绕过时间延迟,以便在最后一刻批准请求。攻击者会利用这点,获取闪电贷以获得足够投票权绕过时间锁,然后下达命令,耗尽协议资金库。

治理合约的创新

治理合约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某些知名合约基础上。这些合约在加密货币治理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但随着生态系统不断发展,我们可期待看到对现有合约的创新和升级,以及全新的合约基元。

以下是一些有趣且值得关注的发展情况。

某治理框架:这代表了治理合约创新的最新进展,旨在为未来治理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某协议:该协议旨在通过链上委托机制解决特殊治理问题,使治理代币可重复使用,为其增加额外实用层次。

Gas返利:由于Gas价格上涨导致链上治理参与成本不断增加,Gas返利将为参与者提供链上投票费用,通过退还参与所需"Gas"成本。这降低了参与门槛,有助减轻可能的财务负担。

跨链治理:随着DAO继续在不同链上扩展,这些组织在不同网络上进行和执行治理投票很重要。例如,某协议在以太坊主网上进行投票,而不是协议版本部署的地方。某实验室已开始专注于开启跨链治理工作。

匿名链上投票:DAO应提供选项,使链上提议能启用匿名投票。这在解决由于投票者查看正在进行的提议结果而可能产生的偏见中非常关键。人们经常低估心理因素在代币持有者实时查看治理投票结果时的影响。通过采用匿名投票,可在没有外部干扰情况下监控个体投票行为,进而促进独立思考,而非从众思考。总的来说,实施匿名投票将有助确保DAO内部公平透明的决策制定。

DAO与治理合约:去中心化自治的力量

结论

链上治理领域持续演进,新的创新和改进不断涌现。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为获取投票权而减少的收益,以及不能部分委托的问题。此外,智能合约也存在被利用的风险,例如低价攻击和闪电贷攻击。但不管这些挑战如何,像某些新进展,再加上Gas返利、跨链治理和链上匿名投票等方案,都为未来治理模式带来了前景光明的可能性。

DEFI-7.39%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分享
评论
0/400
幽灵地址猎手vip
· 8小时前
又在吹DAO了吧
回复0
NFT收藏癖vip
· 9小时前
炒作归炒作 底层叫真不错
回复0
ConsensusDissentervip
· 9小时前
看来又是讲DAO画大饼的
回复0
GateUser-bd883c58vip
· 9小时前
传统也不是没优点好吧
回复0
破产_倒计时vip
· 9小时前
所谓去中心化就一韭菜收割机
回复0
币圈心理医生vip
· 10小时前
是时候进行一些深呼吸练习了,家人们……DAO治理正在触发大规模的机构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阻力模式……还有谁需要一次交易创伤治疗课程?
查看原文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