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虚拟信用卡国内推广或涉非法经营 跨境支付创新面临监管挑战
虚拟信用卡业务在国内推广可能涉嫌非法经营
近年来,随着数字支付的迅速发展,虚拟信用卡成为了跨境支付场景下的重要工具。然而,这类业务在国内的合法性仍存在争议。
虽然许多虚拟信用卡平台在境外注册并获得相关资质,但其技术、运营和客服团队往往设在中国大陆。目前已有一些平台因涉嫌非法经营被立案调查,但具体定性还需要根据平台的业务模式进行分析。
虚拟信用卡并非新事物。早在2013年左右,国内就有企业尝试推出相关产品,但因政策限制而受阻。近年来,随着区块链、跨境电商等技术的发展,虚拟信用卡迎来了快速增长期。
这类虚拟信用卡通常支持全球范围内的在线支付和购物,与主流支付网络兼容,能在大多数商户和电商平台上使用。尽管称为"信用卡",但实际上需要预充值才能使用。
虚拟信用卡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跨境购物、订阅海外服务、旅游预订、在线广告支付以及外汇和加密货币交易等。
然而,即使公司主体设在境外并取得相关资质,在中国大陆地区展业仍可能被视为非法金融活动。监管部门明确表示,金融牌照有国界,仅持境外牌照在境内展业属非法。
虚拟信用卡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用户权益保护不足和反洗钱任务难以执行等。一些平台宣传的"无需KYC认证"等特点与我国监管原则相悖。
从法律风险角度看,若平台在中国境内为用户提供服务,可能涉及"支付结算类"或"买卖外汇类"非法经营罪。未经批准从事支付结算业务,或者在未获得相关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外汇买卖、兑换等活动,都可能构成非法经营。
虽然虚拟信用卡作为创新支付工具具有发展潜力,但服务商在中国大陆展业面临较大法律风险。建议相关企业将运营重点放在境外,同时在跨境运营中采取严格的合规措施,如完善KYC、KYB、KYT等反洗钱程序,完善用户协议,设置合理的使用条件,以确保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防范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