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收益陷入5%瓶頸 公鏈發展或觸及規模法則極限

robot
摘要生成中

加密貨幣領域的規模法則:探索 DeFi 的發展極限

在大型語言模型開發如火如荼的當下,加密貨幣領域也正經歷着自己的規模效應。隨着 SVM L2 進入發幣週期,以太坊重返 L1 競爭舞臺,我們不禁要思考:區塊鏈技術是否也存在類似 AI 領域的規模法則?本文將從全節點數據規模、代幣經濟系統和 DeFi 收益率等角度,探討加密貨幣領域的發展極限。

公鏈全節點數據規模的考量

全節點數據代表着公鏈的完整備份。擁有加密貨幣並不等同於擁有其對應的區塊鏈,只有下載全節點數據並參與區塊生成過程,才能真正"擁有"該加密貨幣的帳本。

從數據規模來看,某知名公鏈的全節點數據已達 400TB,遠超以太坊的 13TB 和比特幣的 643.2GB。比特幣在設計之初就嚴格考慮了摩爾定律的增長曲線,將數據增長限制在硬件擴張曲線之下,展現了驚人的前瞻性。

然而,硬件發展正逐步觸及瓶頸。CPU、GPU 和存儲領域的進步速度放緩,這意味着公鏈底層硬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可能維持現狀,不會出現顛覆性突破。

加密規模法則:DeFi的硬頂在哪裏?

代幣經濟系統的規模極限

以當前市場表現爲基準,我們可以粗略估算公鏈經濟系統的極限規模在 3000 億美元左右。這並非絕對上限,而是基於"當前市場表現是最合理存在"的假設。

在分析代幣經濟系統時,我們引入了"超線性規模縮放"和"亞線性規模縮放"兩個概念。前者指系統規模擴大時,產出或效益以更快速度增長;後者則表示某些指標(如成本、資源消耗)的增長速度低於線性比例。

加密規模法則:DeFi的硬頂在哪裏?

DeFi 的收益率極限

DeFi 作爲加密貨幣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收益率一直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參考歷史數據和當前市場情況,我們可以假設 DeFi 的收益捕獲能力從較高水平下降到約 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大量實物資產(RWA)上鏈,也可能會降低而非提高 DeFi 的平均收益率。這符合亞線性規模縮放法則:系統規模的極致擴大並不必然帶來資本效率的極致提升。

加密規模法則:DeFi的硬頂在哪裏?

結語

縱觀比特幣誕生以來的區塊鏈發展歷程,我們發現公鏈間的差異化趨勢並未縮小。比特幣逐漸與鏈上生態疏離,而鏈上信譽和身分系統的不成熟導致超額抵押模式成爲主流。

無論是穩定幣還是 RWA,都體現了鏈下資產通過槓杆方式上鏈的趨勢。這反映出鏈下資產在當前階段仍具有較高可信度。在現有的鏈上規模法則下,我們可能已經觸及到了類似 AI 領域規模法則或摩爾定律的上限。

自 DeFi 繁榮期開始僅 5 年,自以太坊誕生也不過 10 年,加密貨幣領域已經展現出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潛力。未來,如何在現有框架內持續創新,將是整個行業面臨的重要挑戰。

DEFI-13.33%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数据酱油师vip
· 08-02 06:04
看来大家的矿都挖完啦
回復0
社区混子王vip
· 08-02 06:02
真没想到被5%卡住了...
回復0
LiquidityWitchvip
· 08-02 05:54
从虚空中召唤黑暗收益……这5%的回报听起来像是诅咒,老实说
查看原文回復0
闪电结算姐vip
· 08-02 05:41
收益率这么低 还玩啥玩
回復0
区块链打工人vip
· 08-02 05:38
真有这么high 的收益率?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