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自由是秩序之母
自由是秩序之母
20世紀的經濟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思想對立的影響,各個學派都試圖提出自己理想社會的構建方案。如果說芝加哥學派以其對市場作爲所有問題的普遍解決方案的信仰成爲了新自由主義的象徵,那麼奧地利學派則標志着另一條道路——哲學道路,強調個人自由。
基於卡爾·門格爾、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弗裏德裏希·哈耶克的思想,它拒絕復雜的數學公式,專注於人性和自發秩序。在數字化時代,去中心化和選擇自由成爲關鍵主題,奧地利的思想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
我們來看看奧地利學派與芝加哥學派的區別,以及它的原則在現代世界中的體現。
奧地利學派的起源
在1871年,卡爾·門格爾發表了《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在書中提出了革命性的邊際效用理論。他假設,事物的價值不是由生產成本決定的,而是由消費者的需求和感知所決定的。
門格爾的思想奠定了主觀價值理論的基礎,這一理論得到了他的學生們的發展。其中尤以歐根·馮·伯姆-巴維克爲突出,他是《資本與利息》這部基礎著作的作者。(1884–1889)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奧地利人在發展計算論證概念方面也發揮了關鍵作用,該概念旨在批判計劃經濟。他們認爲,社會主義計劃無法有效分配資源,因爲缺乏反映最終消費者個體偏好的市場價格。
奧地利人在20世紀的一個獨特宣言是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的著作《人類活動》(1949)。在這本書中,闡述了實踐經濟學的原則——一種將經濟視爲理性個體行爲結果的理論方法。
但最著名的代表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弗裏德裏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他在許多方面重新審視了亞當·斯密的自發秩序理論。
芝加哥的對立面
與依賴實證數據和數學模型的芝加哥學派不同,奧地利學派更傾向於哲學和邏輯分析。他們的思想建立在三個關鍵原則之上:
奧地利學派認爲,經濟學是關於行爲的科學,這種行爲過於復雜,無法用精確的方程式來描述,並對芝加哥學派流行的數學模型持懷疑態度。他們提出了實踐經濟學——一種邏輯分析,利用演繹方法研究經濟現象,基於一些基本原則,例如人們是有目的地行動,旨在改善自己的處境。
代表學校的學者將危機與中央銀行行爲導致的人工信貸擴張聯繫在一起。在這種方法下,奧地利學派的代表,特別是米塞斯及其追隨者穆雷·羅斯巴德,主張完全消除中央銀行,認爲它們的幹預會扭曲自然市場信號。他們建議恢復金本位或自由銀行業務制度,貨幣由私營機構根據市場需求發行,而不是由政府控制。
如果在米爾頓·弗裏德曼的領導下,芝加哥學派依賴於貨幣主義,那麼奧地利學派則提供了更靈活的方法。他們共同相信市場,但將其視爲基於自由選擇的復雜系統。他們強調,市場只有在真正自由的情況下才是有效的,而不是在壟斷或過度放松監管的壓力下,這可能導致混亂。
芝加哥學派允許最低限度的幹預(,例如,貨幣供應量的控制),但奧地利學派最初更加激進。米塞斯和哈耶克將國家視爲對自由的威脅,特別是在經濟規劃方面。然而,他們並沒有理想化市場:哈耶克警告說,如果沒有對個人權利的保護,市場可能會被大型參與者如公司或壟斷者所佔據。
自發秩序在行動中
奧地利學派的思想在現實世界中得到了體現,特別是在數字化時代,去中心化成爲了關鍵趨勢。我們來看看幾個鮮明的例子:
在這條道路上既有成功,也有挑戰。硅谷產生了限制競爭和自由的壟斷現象,這與哈耶克的理念背道而馳。盡管加密貨幣實現了去中心化,但仍面臨投機和不穩定的問題。這些例子表明,奧地利的概念在自由與對壟斷和混亂的保護相結合的條件下效果最好。
數字時代的去中心化
今天,奧地利學派的原則在經濟未來的討論中被積極探討。數字技術的發展提高了對Web3和DeFi的關注。這與奧地利對自發秩序的看法相呼應,決策是在個體層面而非中央結構層面做出的。
奧地利的懷疑態度對國家控制的反對也與對大科技公司的批評相呼應。像Meta或Google這樣佔主導地位的公司限制了選擇的自由,創造了數字壟斷。哈耶克可能會支持去中心化的替代方案,使用戶重新掌握控制權。例如,像FIL這樣的項目努力創建一個數據屬於個人而非公司的互聯網。
與此同時,奧地利的思想激發了關於經濟自由的辯論。自由意志主義思想的普及,尤其是在美國,部分歸因於米塞斯和哈耶克的影響。米塞斯的《人類活動》或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1944) 仍然是那些將國家控制視爲對創新和自由威脅的人的相關著作。
理想主義還是實用主義?
批評這一學派的人,比如新凱恩斯主義者保羅·克魯格曼,指出它的理想主義。放棄數學模型使得奧地利學派的思想在實際政治中變得難以驗證和應用。
因此,應對氣候危機需要全球協調,這與奧地利學派的激進反國家主義立場相悖。凱恩斯主義者批評奧地利學派忽視國家在經濟衰退期間(如大蕭條或2008年危機)穩定經濟的作用,當時財政和貨幣政策緩解了影響。
另一個弱點是自發秩序對壟斷的脆弱性。在沒有最低限度監管的情況下,大型參與者可能會壓制競爭,這在大科技公司身上表現得很明顯。2008年的金融危機被一些人認爲與對市場自我監管的過度信任有關,突顯了激進放松監管的風險。
批評者還指出,奧地利的理念在理論上比在實踐中更有效,尤其是在那些制度不穩定的國家,在這些國家,缺乏規則的自由可能導致混亂。
XXI世紀經濟的課程
奧地利學派提供了對芝加哥學派教條主義的替代方案,提醒人們經濟不僅僅是數字,還有自由的哲學。它對去中心化和個人選擇的強調在數字化時代尤爲相關,因爲技術爲自然秩序創造了新的機會。
然而,這些理念需要平衡:自由只有在與對壟斷的保護以及對社會挑戰(如不平等增長或氣候危機)的考慮相結合時,才是有效的。
對於未來的經濟,奧地利原則可以與其他方法相結合。基於人工智能的去中心化系統能夠實現自發秩序,最大限度地減少外部幹預。在政治背景下,奧地利對自由的重視可以對抗追求全面控制的威權政權。
與經典自由主義一樣,奧地利學派教我們珍視市場,但不崇拜它。他們對中央集權管理的懷疑激勵我們尋找新的模型,在這些模型中,技術和人類的主動性創造出無需強制的秩序。
在一個大科技、氣候危機和不平等挑戰經濟的世界裏,奧地利學派依然是思想的源泉,促使人們在自由與責任之間尋求平衡。將奧地利對自發秩序的信仰與最小的監管機制相結合的混合方法,可能成爲21世紀可持續經濟的基礎。
文本:安娜斯塔西亞·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