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市場對政策信號的反應:從敏感到"脫敏"?近期與業內資深人士交流時,普遍感受到2024/2025年加密市場變化難以預測,許多經驗豐富的投資者都面臨盈利困境。有觀點認爲,當前市場已進入"政策驅動型"階段,即市場走向主要取決於政策變化。這與之前幾輪牛市形成鮮明對比:2017/2018年被視爲"社區驅動型市場",新的資產發行模式創造了財富效應;2020/2021年則是"技術驅動型市場",新興資產玩法(如DeFi、NFT)帶來顯著回報。本文將聚焦近期政策驅動型事件,探討公開政策信息對加密貨幣價格的影響程度。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對持續出現的信號往往會產生麻木感,這可能源於各種策略的磨平作用或感知敏感度的下降。自2024年ETF獲批以來,除傳統技術指標外,ETF的日淨流入/流出數據成爲市場關注的重要參考。以ETH爲例,其價格與ETF資金流向呈現正相關性。而BTC價格走勢與ETF資金流向的相關性則不太明顯,尤其在11月某位政治人物可能勝選後,這種相關性進一步減弱。總體而言,市場對公開信息的敏感度呈現逐步降低趨勢,但這並不意味着這些信息完全失去作用。以某政治人物近期關於關稅的多次言論爲例,市場反應從最初的劇烈波動逐漸趨於平緩。分析數據發現,第一次(2月1日)和第三次(3月4日)關稅言論引發的市場反應最爲明顯,而後續言論的影響力逐漸減弱。3月11日甚至出現小幅漲,這是否意味着市場已對關稅議題"脫敏"?結合ETF資金流向分析,3月1日前BTC ETF就出現大規模資金流出,可能是投資者爲規避風險提前離場。這解釋了爲什麼後續關稅言論對市場影響減弱——風險厭惡型投資者已經退出。3月4日和7日的市場反應也值得關注。3月4日雖在預期之內,但受日本央行加息影響,市場反應更爲劇烈。3月7日的關稅言論影響被其他重要事件(如某加密貨幣峯會)所掩蓋,市場預期超過實際政策影響。表面上看,市場似乎對反復出現的關稅議題產生"脫敏",但深層原因可能是避險資金已撤離,留在場內的交易者已將"關稅"因素納入考量。這表明市場並非真正麻木,而是經過精心計算的風險評估結果。
加密市場政策敏感度下降 風險評估或成新常態
加密市場對政策信號的反應:從敏感到"脫敏"?
近期與業內資深人士交流時,普遍感受到2024/2025年加密市場變化難以預測,許多經驗豐富的投資者都面臨盈利困境。有觀點認爲,當前市場已進入"政策驅動型"階段,即市場走向主要取決於政策變化。這與之前幾輪牛市形成鮮明對比:2017/2018年被視爲"社區驅動型市場",新的資產發行模式創造了財富效應;2020/2021年則是"技術驅動型市場",新興資產玩法(如DeFi、NFT)帶來顯著回報。
本文將聚焦近期政策驅動型事件,探討公開政策信息對加密貨幣價格的影響程度。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對持續出現的信號往往會產生麻木感,這可能源於各種策略的磨平作用或感知敏感度的下降。
自2024年ETF獲批以來,除傳統技術指標外,ETF的日淨流入/流出數據成爲市場關注的重要參考。以ETH爲例,其價格與ETF資金流向呈現正相關性。而BTC價格走勢與ETF資金流向的相關性則不太明顯,尤其在11月某位政治人物可能勝選後,這種相關性進一步減弱。
總體而言,市場對公開信息的敏感度呈現逐步降低趨勢,但這並不意味着這些信息完全失去作用。以某政治人物近期關於關稅的多次言論爲例,市場反應從最初的劇烈波動逐漸趨於平緩。
分析數據發現,第一次(2月1日)和第三次(3月4日)關稅言論引發的市場反應最爲明顯,而後續言論的影響力逐漸減弱。3月11日甚至出現小幅漲,這是否意味着市場已對關稅議題"脫敏"?
結合ETF資金流向分析,3月1日前BTC ETF就出現大規模資金流出,可能是投資者爲規避風險提前離場。這解釋了爲什麼後續關稅言論對市場影響減弱——風險厭惡型投資者已經退出。
3月4日和7日的市場反應也值得關注。3月4日雖在預期之內,但受日本央行加息影響,市場反應更爲劇烈。3月7日的關稅言論影響被其他重要事件(如某加密貨幣峯會)所掩蓋,市場預期超過實際政策影響。
表面上看,市場似乎對反復出現的關稅議題產生"脫敏",但深層原因可能是避險資金已撤離,留在場內的交易者已將"關稅"因素納入考量。這表明市場並非真正麻木,而是經過精心計算的風險評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