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VS Solana:擴容策略之爭與Alpenglow共識協議的新突破

robot
摘要生成中

以太坊和Solana的發展策略對比

以太坊正在進行供給側改革。在無限花園夢想破滅後,Vitalik開始約束第二層網路和Rollup方案的發展,轉而積極防守第一層賽道。以太坊主網的"提速降費"計劃已經提上日程,轉向Risc-V架構只是開始,未來將重點關注如何在效率上趕上甚至超越其他公鏈。

與此同時,Solana繼續擴大其消費需求場景。Solana堅持"要麼擴展,要麼消亡"的理念,堅定不移地走做大做強第一層網路的道路。除了某交易平台研發的新共識機制進入部署流程外,在最近的紐約Solana大會上,Anza團隊的Alpenglow共識協議成爲焦點,吸引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

有趣的是,以太坊和Alpenglow都將自己定位爲"世界計算機"。

以太坊退守L1,Solana加速共識

大規模節點時代的20%安全共識

從比特幣開始,節點數量和分布程度一直被視爲衡量區塊鏈網路去中心化程度的重要指標。爲了避免集中化,安全門檻通常被設定在33%,即任何單一實體都不應控制超過這一比例的節點。

在資本效率的驅動下,比特幣挖礦最終走向了礦池集羣,以太坊則成爲了某些質押平台和交易所的主要舞臺。當然,這並不意味着這些實體能夠完全控制網路運行。在"維護網路以賺取激勵/管理費"的模式下,他們並沒有作惡的動機。

然而,評估網路的健康度必須考慮其規模。例如,在一個只有3人的小團體中,需要2/3的贊同才能稱得上有效運行。僅追求任意1/3的最低限度安全保障是沒有意義的,因爲剩餘兩人很容易串通,作惡成本極低,而收益卻可能很高。

相比之下,如果是一個擁有10000個節點的大規模網路,就沒有必要追求2/3的多數票。在激勵模式之外,大部分節點互不相識,主要質押平台和交易所之間的共同作惡協調成本也會變得過高。

那麼,如果我們適度降低節點數量和共識比例,是否能夠實現"提速降費"呢?

Alpenglow協議就是基於這種思路設計的。它計劃保持約1500個節點的規模,同時將安全共識閾值降低到20%。這樣既可以提高節點確認速度,爲節點賺取更多主網激勵,還可以鼓勵節點規模的擴大,比如增加到1萬左右。

這種做法是否能產生1+1>2的效果,還是會突破現有的安全機制,目前還無法確定。不過,這種思路很有意思,某些公鏈完全可以走美國鏈、中心化路線,作爲其他公鏈的反面參與競爭。

改進區塊廣播機制

Alpenglow的理論基礎是,在大規模節點時代,不需要太強的共識數量。因爲在PoS機制下,作惡者需要動員巨額資本才能控制網路。即使是20%的規模,以目前價格計算,以太坊需要200億美元,某些公鏈也需要100億美元。

擁有如此巨額資金,有很多更好的投資選擇,沒有人會瘋狂到去控制區塊鏈網路。而且,這種行爲還會面臨剩餘80%節點的反擊,除非是國家級行爲。

在具體實踐上,Alpenglow將整個流程大致分爲Rotor、Votor和Repair三個部分。某種程度上,Alpenglow是對現有區塊廣播機制的深度改造。

傳統的區塊廣播機制採用Gossip協議,任意節點都可作爲初始信使,與任意節點之間進行P2P通信,最終達到全網確認的效果。這種方式雖然去中心化程度高,但效率較低,導致交易速度慢、成本高。

而Alpenglow採用了一種介於完全去中心化和極度中心化之間的方案。它將網路節點進行分級傳播:

  1. 在每個週期內,將節點分爲Leader、Relay以及普通節點,只有Leader節點可以發送區塊廣播信息。

  2. 少部分Relay節點接受信息後繼續廣播給更多普通節點,形成一個類似樹狀結構的傳播網路。

在Alpenglow中,這種改進的區塊廣播機制被稱爲Rotor,本質上是一種有序的區塊消息傳播方式,其中任意Leader、Relay節點都不是固定的。

Votor則是節點確認機制。例如,在Alpenglow的設想中,如果首輪節點投票達到80%比例,滿足20%以上的最低限度,就可以直接快速通過。如果首輪投票高於60%但低於80%,則可以開啓第二輪投票,再次超過60%即可最終確認。

如果還不能達成共識,就會啓動Repair機制。不過,這種情況類似於某些Layer解決方案中的挑戰期,如果真的走到這一步,協議很可能會面臨嚴重問題。

與簡單地增加硬件資源來提高帶寬不同,Alpenglow的目標是減少區塊共識生成過程。如果能夠將數據塊盡量控制在較小的範圍內(如1500字節左右),並且生成時間足夠短(理想情況下可能達到100毫秒),那麼這種方案的效率將會非常高。

以太坊退守L1,Solana加速共識

結語

在各種擴容方案之後,現有的Layer解決方案基本已經發展到了極限。某些公鏈主網繼續擴容有實際需求,只有主網TPS壓倒一切競爭對手,才能將其"以太坊殺手"的理念貫徹到底。

值得注意的是,Alpenglow這樣的共識機制並不局限於特定的區塊鏈。理論上,任何PoS鏈,包括以太坊在內都可以使用這種機制。這表明,現有的區塊鏈研究已經接近技術邊界,迫切需要更多來自計算機科學,甚至是社會學理念的支持。

曾經有人預言世界未來只需要五臺大型計算機。如果我們將互聯網視爲一個,比特幣爲一個,以太坊也算作一個,那麼留給其他區塊鏈的空間可能並不多了。在這種背景下,各個公鏈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生存之道,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ETH-1.11%
SOL-1.33%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链上考古学家vip
· 07-30 17:21
孰优孰劣拭目以待
回復0
格局打开器vip
· 07-29 05:45
币圈双雄之争激烈
回復0
TradFi难民vip
· 07-29 04:39
只看看不评论
回復0
Gas_FeeCriervip
· 07-29 04:39
看好Sol的未来
回復0
Permabull Petevip
· 07-29 04:25
玩法各有高下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