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Solana 引領企業金庫新趨勢:從價值存儲到戰略布局
企業金庫豪賭 Solana:一場超越價格的戰略布局
近期,加拿大上市公司 SOL Strategies Inc. 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登入納斯達克資本市場的申請。這一舉動不僅僅是單一公司的資本運作,更代表了一個新興趨勢的縮影。
近年來,上市公司將加密貨幣納入資產負債表的策略經歷了明顯的演變。從最初將比特幣視爲"數字黃金",到後來將以太坊作爲"生產性資產",每次轉變都反映了市場對數字資產認知的深化。如今,我們正見證第三波浪潮的興起,其焦點轉向了 Solana。
以 SOL Strategies Inc. 計劃上市爲標志性事件,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 Solana。這引發了一個關鍵問題:在比特幣和以太坊已佔據主流視野的背景下,爲何這些公司選擇押注 Solana?這是否僅僅是一場等待資產升值的投機行爲,還是背後蘊含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答案遠比簡單的價格預期復雜,它揭示了一場關於未來金融基礎設施的深刻博弈。
企業加密資產策略的演進:從保值到戰略整合
理解企業選擇 Solana 的原因,需要回顧企業加密資產策略的三階段演進。這是一個從被動保值,到主動生息,最終達到戰略整合的過程。
第一階段:比特幣作爲"數字黃金"的故事由某些科技公司引領。它們開創了將比特幣作爲主要儲備資產的先河,其核心邏輯是將比特幣視爲價值存儲工具和對沖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的"數字黃金"。這種策略相對被動,本質上是"囤積並持有",押注於比特幣的長期稀缺性和價值共識。多家知名公司也相繼效仿,將比特幣作爲一種戰略儲備,以抵御法幣通脹的侵蝕。
第二階段:以太坊作爲"生產性資產"隨着以太坊轉向權益證明機制,故事進入了新篇章。企業開始認識到,ETH 不僅可以作爲價值存儲,更是一種可以產生收益的"生產性資產"。通過質押 ETH,公司可以獲得穩定的收益流,實現資產的內生性增長。近期,某上市體育博彩平台宣布大規模收購 ETH 並計劃進行質押,旨在成爲"以太坊版的加密資產持有者"。這一策略的轉變,標志着企業金庫從"被動持有"進化到了"主動生息"的階段。
第三階段:Solana 作爲"戰略基礎設施"如今,以 SOL Strategies 等公司爲代表,正在掀起第三波浪潮。它們選擇 Solana,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資產升值預期和被動生息。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戰略布局,它們將 Solana 視爲一個"高性能的金融操作系統",並試圖通過持有 SOL,深度參與並構建未來的鏈上經濟。
選擇 Solana 的三大核心驅動力
企業金庫之所以將賭注押在 Solana 上,是基於三大核心驅動力的綜合考量。
與以太坊類似,Solana 同樣可以通過質押產生可觀的收益。但對於像 SOL Strategies 這樣的公司而言,SOL 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它們並非簡單地將 SOL 委托給第三方進行質押,而是將 SOL 作爲其核心業務的"生產資料"。
SOL Strategies 的商業模式是運營自己的驗證者節點。其持有的大量 SOL 是運營這些節點的資本基礎,這爲公司帶來了多重收入來源:首先是自有 SOL 資產的質押獎勵;其次是通過吸引第三方機構將其 SOL 委托給自己的驗證者,從而賺取佣金和區塊獎勵。這種模式將公司從單純的資產持有者,轉變爲生態基礎設施的提供商和運營者。正如其首席執行官強調的,SOL Strategies 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一支基金。在這種模式下,SOL 不再僅僅是資產負債表上的一個數字,而是驅動公司業務運轉的核心燃料。
所有戰略布局都源於對底層技術實力的信心。某華爾街投行在一份廣受關注的報告中直言,他們認爲"Solana 的技術在每一個指標上都明顯優於以太坊"。這一判斷並非無據可循。
Solana 網路以其出色的性能著稱,能夠持續處理每秒超過 2000 筆交易,而平均交易費用低於 0.001 美元。這種高吞吐量和低成本的特性,使得許多在其他區塊鏈上因成本高昂而難以實現的應用在 Solana 上成爲可能。其新驗證者客戶端的目標是將網路吞吐量提升至百萬 TPS 級別,且 Solana 聯合創始人表示,這更多是一個硬件優化問題,而無需對協議進行根本性改變。
對於企業而言,選擇 Solana 就是選擇一個被認爲技術更優越、更能承載未來大規模應用的平台。這是一種對技術路線的押注,相信其卓越的性能最終會轉化爲更繁榮的生態和更高的網路價值。
這或許是企業豪賭 Solana 最根本、也最激動人心的原因。持有 SOL,意味着與一個宏大的願景深度綁定——即 Solana 聯合創始人最初設想的"去中心化的納斯達克"。這個願景的核心是,未來的所有金融資產,無論是股票、債券還是房地產,都將在區塊鏈上以代幣化的形式進行發行、交易和結算。
持有 Solana 的公司,不僅僅是在投資一個代幣,更是在投資未來金融市場的"底層軌道"。它們通過持有核心網路資產,獲得了參與和塑造這個未來生態的入場券。正如某實驗室首席執行官所說,公司持有 SOL,"不僅僅是爲了價值存儲,更是爲了積極融入一個不斷增長的生態系統。" SOL Strategies 甚至已經開始探索將其公司股權在 Solana 鏈上進行代幣化,試圖親身成爲這個未來的一部分。
這種戰略遠比單純等待資產升值更具前瞻性。它是一種深度的戰略結盟,將公司的未來與 Solana 生態的成敗緊密聯繫在一起。這是一種從旁觀者到參與者,甚至到建設者的角色轉變。
風險與挑戰:清醒的審視
盡管前景廣闊,但這條道路並非沒有風險。首先,SOL 代幣本身的價格波動性是所有參與者必須面對的巨大挑戰。其次,全球加密貨幣監管環境的持續不確定性,尤其是在資產定性方面,是懸在所有項目頭上的隱憂。
此外,還存在一種更微妙的金融結構性風險。這些"金庫公司"的股價往往以遠高於其所持加密資產淨值的價格進行交易,形成了顯著的溢價。有分析師將此現象與曾經的某加密貨幣信托基金溢價相提並論,認爲這實質上是向系統注入了槓杆。一旦市場情緒逆轉,溢價轉爲折價,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迫使這些公司清算資產以償還債務,從而對市場造成下行壓力。
最後,即便是 Solana 的創始人也保持着清醒,提醒說,將高用戶參與度轉化爲高留存率,並推動生態超越熱門代幣的狂熱走向成熟,是當前需要解決的現實挑戰。
結語:超越價格的戰略豪賭
綜上所述,企業金庫之所以開始豪賭 Solana,其動機是多層次且極具戰略遠見的。
從策略層面看,這是一次從被動持有到深度戰略整合的進化。從業務層面看,SOL 不僅能帶來質押收益,更能成爲驅動公司核心業務的生產資料,創造多元化的收入流。從技術層面看,這是對 Solana 高性能、低成本架構能夠贏得未來競爭的堅定信仰。從願景層面看,這是一場對"萬物代幣化"和"去中心化金融中心"宏大敘事的終極押注,旨在搶佔未來鏈上金融世界的戰略制高點。
因此,將這些公司的行爲簡單解讀爲"坐等升值",顯然低估了其背後的雄心。它們並非在購買一張彩票,而是在購買一塊未來新大陸的基石,並試圖親自參與到這座新大陸的建設之中。這正是 Solana 作爲新興區塊鏈平台,吸引越來越多企業金庫入局的真正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