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V 神」提議 EVM 轉向 RISC-V,可擴展的未來還是冒險的重啟?

在 Dencun 升級為第 2 層網路帶來巨大推動的一年多後,以及備受期待的 Fusaka 發布僅幾個月前,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提出了一項大膽的提議。在 4 月的一篇論壇貼文中,他表示該網路最終可能會用低階開源指令集架構 RISC-V 取代其長期主力以太坊虛擬機(EVM)。這項提議引發了社區的熱烈討論:RISC-V 可以為以太坊提供更快的 zk-rollup 證明,但遷移挑戰包括智慧合約重寫和安全重置。這究竟是以太坊可擴展的未來,還是一次冒險的重啟?

一、新基金會的魅力:RISC-V 的技術優勢

對於那些不熟悉的人來說,EVM 是以太坊上所有智慧合約的執行引擎。它將 Solidity 程式碼轉換為機器級指令,並控制合約的互動方式。自從以太坊誕生以來,它一直是其支柱。因此,當 Buterin 提出更換 EVM 的想法時,在社區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他的理由植根於長期可擴展性:他寫道:「Beam Chain 的努力對於簡化共識層有著巨大的潛力。但要讓執行層獲得類似的收益,這種徹底的改變或許是唯一可行的途徑。」Buterin 認為,基於 RISC-V 的虛擬機器可以將零知識證明的產生速度大幅提升 100 倍。這可能會徹底改變 zk-rollups 的格局,而 zk-rollups 被視為以太坊安全擴容的最佳方案。RISC-V 無需將程式碼從 Solidity 轉換為 EVM,再轉換為支援零知識證明的格式,從而簡化證明產生並降低計算成本。

RISC-V 的技術優勢毋庸置疑。它開放、可自訂,並且已經在 Nervos 等項目中得到應用。它對並行執行和零知識應用也很友好。匿名開發者 Block.nm 指出:「ZK-STARK 和 ZK-SNARK 匯總可以減少證明時間和成本。透過基於暫存器的執行,編寫可證明的程式變得更加容易。」

二、遷移挑戰:生態系統的全面重啟

然而,提出一個想法是一回事,徹底改造以太坊生態系統的核心又是另一回事。PoW Layer 1 區塊鏈 Kadena 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 Stuart Popejoy 直言不諱地談到了此次顛覆的規模:他告訴 CryptoPotato:「短期內不可能發生大規模顛覆,因為它不可能很快發生。一個『更好』的系統必須並行運行多年,並積累 EVM 的網絡效應。」Popejoy 平台的 Chainweb EVM 測試網最近上線了。他認為,更換 EVM 不像更換資料庫或升級協議。這就像是要求網路取代 HTTP;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卻荒謬。

將 RISC-V 整合到以太坊不僅僅是軟體升級,更是一次生態系統的全面重啟。首先,智能合約是不可變的。你不能簡單地遷移它們。正如 Popejoy 所解釋的那樣,「現有狀態以加密方式與 EVM 上的特定位址綁定。」從頭重寫合約將是強制性的,重新審計合約也是如此。而這其中還存在著更深層的挑戰:失去十年來累積的安全洞察力。「我們會把十年來累積的安全知識歸零,」波普喬伊警告。「我們已經對 EVM 了解很多了;所有這些都將變得無關緊要。」

相容性問題也延伸到了以太坊的 Layer-2 層。Optimism 和 Arbitrum 上的錯誤證明依賴 Layer-1 執行 EVM 字節碼來驗證 rollup 交易。如果更換 EVM,就會破壞 Layer-1 的效能。Popejoy 指出:「你必須用 RISC-V 建立一個完整的 EVM 解釋器。這違背了降低成本、加快速度的初衷。」如果這不可行,那麼 L2 可能會被迫成為主權鏈,從而分裂生態系統並破壞可組合性。

三、前進的道路:雙虛擬機器與漸進式改進

大多數專家都同意:沒有明確的分界線。有些人認為,唯一現實的方案是至少在未來十年內支援雙虛擬機器。新合約可以使用更快的 RISC-V 架構,而舊合約則將繼續在 EVM 上運行。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優勢明顯且工具強大,開發人員可能會自願遷移。

「雙虛擬機器支援將為開發者提供靈活性,」Onuogu 說。「它提供了適應的時間並確保了連續性。」她強調,需要逐步推出,類似於 zk-rollups 的引入方式,而不會中斷現有應用程式。同時,L2 開發人員應該已經做好準備。Block.nm 建議立即投資模組化架構,抽象化證明系統,解耦結算層,並嘗試使用 LLVM IR 和 WebAssembly 等替代編譯器。「不要完全依賴 Solidity,」他們警告。

但即使做好了準備,遷移也並非易事。以太坊擁有數萬個應用程式、數十億美元的價值和數百萬的用戶。每個應用程式都有不同的依賴關係。新的虛擬機器必須以某種方式尊重這些關係,否則就會有分裂社區的風險。然而,圍繞替換 EVM 的討論反映了一個更大的事實:以太坊必須進化。

雖然 Dencun 和 Pectra 升級解決了關鍵瓶頸,但它們的擴展性目前還只是暫時的。網路的底層仍然受到複雜性、緩慢執行和單片化設計的困擾。正如 Buterin 等人所指出的,長期的可持續性可能需要更簡單、更清晰的架構,尤其是在 Solana、Sui 和模組化 rollup 框架等競爭對手正在蠶食以太坊的主導地位的情況下。

正因如此,像 EIP-7983 這樣限制每筆交易 Gas 用量的提案才得以蓬勃發展。這些提案承諾提供更高的可預測性、更快的區塊傳播速度以及對零知識證明執行的更好支持,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干擾。這些漸進式的改進體現了以太坊新興的設計概念:盡可能簡化,並在必要時進行保留。

然而,RISC-V 並非靈丹妙藥。正如 Popejoy 所說,它可能永遠不會取代 EVM。但它為實驗打開了大門。如果以太坊想要繼續保持世界領先的可程式區塊鏈地位,就不能停留在其原有的堆疊上。

「以太坊的演進並非要取代我們已經建構的一切,」Onuogu 總結道。「而是要謹慎、開放地建構未來,並著眼於整個生態系統。」

結語:

以太坊上的 RISC-V 是一項雄心勃勃的提議,旨在提升以太坊的效能和安全性,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儘管遷移過程充滿挑戰,但其潛在的收益,特別是在 zk-rollup 證明方面的提升,可能為以太坊帶來可擴展的未來。這場技術革新將考驗以太坊社區的共識和執行力,但其最終目標是確保以太坊在不斷變化的區塊鏈格局中保持領先地位。

ETH5.62%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