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 Tim Scott 正式公布《國家統一穩定幣監管法案(Governing the Emergence of Novel Instru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ct)》,簡稱 GENIUS Act。此法案由兩黨聯手推動,目的在終結長達三年的監管僵局,為穩定幣的發行、儲備管理、聯邦與州政府職權分工,以及跨境清算等面向建立清晰規範。
這是美國首次嘗試以全國統一的聯邦立法回應穩定幣擴張趨勢,同時也被視為聯準會、財政部與加密產業間的一次重大制度妥協。在 USDT 市值突破 1550 億美元、Circle 準備赴美上市背景下,GENIUS Act 的通過預期將重塑美元穩定幣市場,並可能促使全球央行數位貨幣(CBDC)與民營穩定幣間出現新的權力平衡。
本文將深入分析 GENIUS Act 的關鍵條款、博弈邏輯,以及其對穩定幣市場結構、國際監管格局與中國香港政策動向的潛在影響。
圖: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9th-congress/senate-bill/394/text
這是自 2019 年《STABLE Act》提出以來,首度有針對穩定幣的完整聯邦立法在美國成功通過。
GENIUS Act 明確規定:所有在美國境內發行且流通的穩定幣,皆必須以「全額、等值並可兌換」的方式,由下列資產支持:
此條款直接否定演算法穩定幣(如 DAI、FRAX)或部分資產超額抵押型穩定幣列為「等值」儲備的合法性。
法案同時明定穩定幣必須「於合理期間內可兌換」為等值美元資產,從法律層面保障用戶兌付權利。
GENIUS Act 建置雙重註冊架構:
此政策將推動穩定幣正式納入傳統金融特許執照體系,與銀行或支付業的審查邏輯接軌。
為建立公眾信賴與提高透明度,GENIUS Act 強制實施下列揭露規範:
此機制被稱為「穩定幣界的薩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 for stablecoins)」,揭露強度幾近上市公司財報要求。
GENIUS Act 明文禁止在美國境內:
這被業界視為對「無抵押穩定幣」的全面封殺,亦意味 DAI 等去中心化穩定幣或須全面「USDC 化」或退出美國市場。
《GENIUS Act》的施行,將徹底重塑美國市場穩定幣合規標準。不同發行方依其儲備架構、合規準備與成長路徑將發生重大分化,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機會。
Circle 早自創建初期即主打合規、透明與法幣 1:1 儲備,USDC 儲備完全託管於美國銀行體系,以現金和短期美債為主,自 2021 年起即固定公布儲備結構,配合 Grant Thornton LLP 定期審計。
關鍵優勢:
預期結果:
Circle 可望直攻聯邦執照,成為首批經 GENIUS Act 核准的「合法穩定幣發行機構」,於政府標案和 CBDC 白標服務等領域擁有領先優勢。
USDT 為全球市值第一穩定幣,但長久以來因儲備結構不透明、離岸架構及審計不足而備受質疑。雖近期 Tether 開始公開資產分布並提升國債、現金部位,但部分儲備仍有非流動性資產(如貴金屬、基金等)。
關鍵問題:
預期結果:若 Tether 無法或不願調整架構、調整儲備與取得聯邦執照,USDT 恐遭如下情形:
圖:https://www.paypal.com/us/digital-wallet/manage-money/crypto/pyusd
這類穩定幣具「銀行合作」發行特徵,例如:
GENIUS Act 影響:
預期結果:這類「金融執照+鏈上合規」穩定幣,將成為 GENIUS Act 執行期政策展示窗口,在政府標案、金融機構試點和跨境支付沙盒中優先被採納。
GENIUS Act 明文禁止無真實資產支撐穩定幣,波及範圍包括:
所面臨挑戰:
預期結果:除非徹底改造穩定機制並獲取牌照,演算法穩定幣將在美國被系統性清洗。對 DeFi 生態而言,這是重大衝擊,也可能促使「鏈上合規穩定幣」新型創新模式如 tokenized USDC 或 OFR‑Tokens 發展。
GENIUS Act 不只是監管法案,更是一場產業洗牌。它將重新訂定穩定幣生態的合規門檻、信任基礎與格局。Circle 可望穩坐合規龍頭,Tether 或須結構調整或收縮版圖,而去中心化穩定幣則需在政策邊緣尋找新出路。
隨著《GENIUS Act》發布,美國正將穩定幣納入監理體系,並嘗試以制度引導重塑整個加密金融基礎設施的安全、合規與主權屬性。這項立法影響幅度遠超穩定幣本身,對市場生態具有深層結構性意義。
穩定幣長久以來最大「賣點」是低成本、跨國界、即時到帳的「數位現金」體驗。但由於審計不透明、兌付機制不完善與發行人責任不明,許多用戶與機構始終只將其視為技術工具而非真正金融信任媒介。
GENIUS Act 落實將有效緩解這類信任問題:
預期將爆發以下應用場景:
監理訊號明確後,鏈上基礎設施服務商將產生結構轉型:
這將開啟「鏈上金融 SaaS 化」新時代——傳統金融機構與 Web3 專案界線日益模糊,重塑為「合規 API 供應者」與「用戶觸點整合商」的合作關係。
GENIUS Act 並非單一技術監管,而與美國金融霸權戰略高度綁定。
傳統國際金融體系美元霸主地位建基於 Swift、CHIPS、清算與國債市場;鏈上時代,美元主導的「錨定資產體系」(穩定幣)則為數位金融霸權再現。
隨 GENIUS Act 推陳出新,美國將透過下述路徑強化其數位主權:
穩定幣不只是美元數位化產物,正成為美元軟實力的前哨。GENIUS Act 提供其法制根基。
長期以來,Layer2 網絡與 DeFi 發展受限於鏈上流動性品質不一:
GENIUS Act 上路後,Circle、Paxos 等可於 Layer2 直接部署穩定幣合約,開啟「原生 L2 合規穩定幣」時代。Base、Arbitrum、OP Stack 有望成為合規熱點。
DeFi 協議可藉「白名單穩定幣池」、「可審計資產抵押池」引入傳統資金,促進無信任借貸、交易、做市等新領域發展。
DeFi「灰色資金」時代,將邁入「白色合規機構資本」時代。
合規穩定幣興起必然伴隨非法合規資產之逐步出清:
大批離岸交易員、套利者、礦工將失去美元穩定幣通道,被迫尋找非美元錨定或鏈上原生資產(如 EUROe、sDAI、wCNY)替代。
合規穩定幣崛起,也象徵「鏈上自由美元」生態的衰退。
GENIUS Act 不僅為穩定幣立訂監理框架,更是美國強化數位金融實力、提升貨幣話語權的戰略工具。其不只重塑市場信任,也將領導 Web3 世界步入「後自由時代」——合規優先、鏈上鏈下深度融合的新紀元。
穩定幣法規對照表:GENIUS Act 與主要政策(來源:Gate Learn 創作者 Max)
《GENIUS Act》為全球監管設下標竿,但其制度理念與歐美等主要經濟體仍存顯著差異。
2024 年上路的 MiCA 法案區分「電子貨幣型穩定幣(EMT)」與「資產參考型穩定幣(ART)」,強調消費者保護及跨境經營許可。
對照來看,美國聚焦「美元主導+1:1硬擔保+聯邦執照」,屬高剛性體制,利於全球美元結算主導;歐盟則重多元與消費保護。
中國內地尚未正式承認或廣泛應用穩定幣,現階段由央行推動數位人民幣(e-CNY)技術已趨成熟,惟於國際清算和第三方生態整合仍有限制。
香港部分:
GENIUS Act 通過將強化香港作為「美元鏈上清算樞紐」角色,亦或影響中國內地監管態度的開放與合作。
儘管 GENIUS Act 帶來制度突破,但落地仍面臨諸多挑戰:
這將決定 GENIUS Act 是真正的「美元穩定幣新里程碑」還是另一場監管空轉。
GENIUS Act 是美國首次積極正視穩定幣系統性風險,並以聯邦體制嘗試規範的重大立法。它不僅代表金融監管技術升級,更深度介入美元國際化、加密金融體系及央行數位貨幣三大趨勢。
從宏觀視野來看,這是全球「鏈上美元監理競賽」的開端。香港、阿聯酋、新加坡等靈活金融中心將因政策彈性而搶占先機。
對 Web3 企業、金融機構乃至國家主權而言,理解、接入及參與此一生態,將直接左右新一輪金融科技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