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正式生效:全球穩定幣監管邁入「香港時刻」
今(1)日,香港金融發展史上迎來一個里程碑時刻——《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實施。就在 7 月 29 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正式發布了《持牌穩定幣發行人監管指引》及《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指引(持牌穩定幣發行人適用)》等配套文件,為條例實施鋪平道路,成為全球首個專門針對法幣穩定幣的全面關鍵框架,這一開創性的監管框架,標誌著香港在資產監管領域邁出了重要的重要金融體系領域。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在 7 月 23 日宣布這一消息時強調,新規旨在「遏制近期頻繁利用穩定幣名義進行的各類詐騙活動,全面保護投資者權益」。過去一年,香港發生了多起因高收益承諾而導致的穩定幣投資騙局,讓許多投資者血本無歸。
一、迫在眉睫的監管革命:香港的戰略雄心
近年來,全球穩定幣市場爆發式成長。數據顯示,穩定幣總市值已突破 2,500 億美元,2024 年全年交易量高達 20 兆美元,遠超同期比特幣的交易量。穩定幣憑藉其價值穩定、交易便利的特性,已成為跨境支付、貿易結算及金融創新的重要工具。
香港此次立法並非跟風之舉,而是直面市場亂象的必然選擇。隨著數位貨幣市場快速擴張,穩定幣已成為連結傳統金融與加密世界的關鍵橋樑,但也成為詐騙活動的重災區。余偉文特別指出:「過去許多投資人因輕信高額穩定收益的承諾而蒙受重大損失。」這些打著「穩定收益」旗號的項目,實則暗藏巨大風險,缺乏有效監管機制讓投資者維權無門。
這項擔憂並非空穴來風。目前美元穩定幣在全球市場中佔比超過 95%,遠超過美元在國際支付領域的佔比,顯示出市場高度集中的結構性風險。國際金融版圖也在劇烈變化,川普重返白宮後,美國透過《天才法案》鞏固美元穩定幣霸權,甚至禁止 CBDC 發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必須在這場數位金融競賽中搶佔制高點。
在此背景下,香港特區立法會於 2025 年 5 月 21 日三讀通過了《穩定幣條例》,經過兩個月的準備期,最終確定在 8 月 1 日正式實施。這項立法進程體現了香港由謹慎觀望到積極擁抱的監管態度轉變,也彰顯了香港將自身打造為「數位資產領域全球創新中心」的戰略雄心。香港的應對策略清晰而有力:透過審慎監理架構吸引合規資本,避免重蹈「先鬆後緊」的覆轍。余偉文強調:「較嚴謹的要求雖可能限制短期擴張,但相比後續收拾亂象,更有利於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二、監理架構的核心支柱:嚴格的牌照管理與儲備保障
《穩定幣條例》的核心在於建立了一套「風險為本、合規有序、促進創新」的監管體系,其核心要點包括:
嚴格的牌照管理制度: 從 8 月 1 日起,任何在香港發行穩定幣、或面向香港公眾推廣穩定幣產品的機構,都必須獲得金管局頒發的執照。值得注意的是,監管範圍不僅限於香港本地發行機構,境外發行但錨定港元或面向香港市場的穩定幣同樣需要持牌,有效堵住了監管套利空間。執照申請門檻極高,申請人需符合 2,500 萬港元的最低實繳資本要求,並證明具備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和合格的公司治理結構。金管局已明確表示,考慮到穩定幣的新興屬性與風險因素,初期只會批出少量執照,目前已有數十家機構接觸金管局探路申請。
100% 儲備資產保障: 為防止類似 Terra/Luna 崩盤事件重演,條例要求穩定幣必須 100% 由高流動性資產支持(如現金、短期國債等),且儲備資產需與發行人的其他資產隔離存放,由獨立第三方審計。這項設計確保穩定幣持有者可以隨時以面額贖回,避免因儲備不足引發的擠兌風險。贖回機制也受到嚴格規範,除特殊核准情形外,持牌發行人應在 1 個工作天內處理完畢有效贖回申請。
嚴控金融犯罪風險: 鑑於穩定幣在跨境交易中的匿名性特點,金管局要求持牌機構建立嚴格的客戶身份驗證(KYC)和交易監控機制,以降低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風險。金管局被賦予了廣泛的調查權,可在懷疑有違法行為時介入調查,包括凍結資產、搜索物品等強制措施。
三、重塑市場格局的力量:牌照爭奪與資本流向
條例實施後,香港數位金融市場將迎來深度洗牌,短期看,牌照爭奪戰已白熱化。渣打銀行、京東、圓幣科技等三家進入沙盒測試的機構被視為頭號種子選手,而匯豐、中銀香港等傳統金融巨頭也摩拳擦掌。
資本市場對「牌照溢價」反應強烈。國泰君安國際獲虛擬資產全牌照後股價全年飆漲 458%;金湧投資宣布與 AnchorX 合作後單日暴漲 533%;醫療科技企業華檢醫療僅因提交申請意向,股價兩日內就上漲 60%。金管局已注意到市場過熱跡象,余偉文 7 月發文警示存在「過度概念化和泡沫化趨勢」,呼籲投資者保持冷靜。部分概念股估值已嚴重脫離基本面,動態本益比高達 92 倍。
中期而言,跨境支付將迎來效率革命,穩定幣可實現跨境轉賬「分鐘級」到賬,手續費不足傳統方式的 1%,金管局主導的「多邊央行數位貨幣橋」已接入 11 國 29 家銀行,中國技術企業深度參與其中。長期影響更為深遠,條例為離岸人民幣穩定幣鋪路,初期很可能與離岸人民幣掛鉤,用於跨境貿易支付和機構投資者的代幣化資產交易。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指出,這符合「相同活動、相同風險、相同監管」原則,將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隨著監管制度落地,市場已經出現明顯變化:
短期:理性迴歸
嚴格的牌照要求將抑制市場過度炒作行為,促使部分蹭概念的上市公司股價回歸理性,投資者將更加關注機構的實際應用場景和技術實力,而非單純的概念炒作。自 7 月下旬以來,港股穩定幣概念股已經歷一波上漲行情,華興資本控股、OSL 集團等合規佈局較早的機構受到資金追捧,隨著監管細則明確,市場將進入去偽存真的階段。
長期:合規創新
對於真正具備創新能力和合規意識的機構而言,香港穩定幣市場的規範化發展將開啟巨大機遇,金管局推出的「沙盒」測試機制已吸引京東幣鏈科技、渣打銀行(香港)等機構參與。這些機構在支付、供應鏈管理、資本市場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將推動穩定幣從單純的交易媒介朝向跨國支付、供應鏈金融、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等多元場景擴展。波士頓顧問預測,到 2030 年,RWA 市場規模將攀升至 16 兆美元,而穩定幣在該領域的滲透率預計將達 30%-50%。
四、香港的深層策略佈局: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穩定幣條例》的實施,是香港建構數位資產監管體系的關鍵一環。2022 年 10 月,香港特區政府發布《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首次提出對全球虛擬資產創新持開放相容態度。2023 年 6 月,香港又實施了虛擬資產交易平台(VATP)強制發牌制度。
在《香港數位資產發展政策宣言 2.0》中,特區政府重申致力於將香港打造成數位資產領域的全球創新中心,並專注於支持穩定幣和代幣化。這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展現香港由政策宣言到具體法規的完整落實路徑,逐步建構涵蓋交易平台、託管、穩定幣等各環節的數位資產監管體系。
長遠來看,香港可藉助成熟的金融市場優勢和製度創新,為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多種法定貨幣國際化進程提供試驗平台。在美元穩定幣佔據絕對主導的格局下(佔超 95%),錨定港元的穩定幣若能成功發展,將為其他法定貨幣的國際化提供寶貴經驗。
香港推動穩定幣立法,背後是三重戰略考量:
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目前全球穩定幣市場規模約 2,500 億美元,90% 錨定美元(如 USDT、USDC),美國掌控絕對話語權。香港透過推出合規的港元穩定幣(HKDG),旨在讓國際企業用港幣結算,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吸引全球資金與科技公司:
香港提供全亞洲最開放的穩定幣政策:企業合規即可發幣,穩定幣交易免稅,而新加坡仍需徵收消費稅,政策紅利已初見成效——2024 年,Circle(USDC 發行方)、Ripple 等巨頭紛紛落戶香港;華為、騰訊、京東、阿里等中資企業也在測試港元穩定資幣跨國支付。
服務國家金融策略:
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面臨諸多挑戰,香港穩定幣成為「安全試驗田」,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非洲、東南亞國家可用港元穩定幣採購中國商品,避開美元匯率波動。
香港的野心清晰可見,短期搶佔穩定幣市場,中期成為全球 Web3 金融中心,長期打造「數位人民幣+港元穩定幣」雙軌體系,對抗美元霸權。
五、行穩致遠的監管智慧:過渡期與牌照發放
面對市場熱情,金管局保持難得的清醒,余偉文警示:「有數十家機構積極與金管局團隊接觸,但許多僅停留在概念階段,缺乏對風險的認知和駕馭能力。」監管機構最擔憂的是「擠提風險」,匯豐環球研究警告,一旦用戶集中贖回,發行商被迫拋售儲備資產,可能引發市場波動——若儲備為港元資產,將影響本地資產價格;若為美元資產,則可能衝擊港元匯率。反洗錢防線也是監管重點,金管局在配套指引中要求持牌人建立嚴格的地理封鎖機制,透過 IP 位址、GPS 定位等技術手段,禁止在限制司法管轄區開展業務。
過渡期安排彰顯監理智慧,條例生效後設立 6 個月過渡期,期間未持牌機構不得向散戶推廣。余偉文強調,這段時間是「市場汰弱留強的關鍵階段」,真正合規且具實力的計畫將獲得更大發展空間。監管機構也保持開放態度,金管局宣布將與穩定幣顧問委員會共同審查申請,並可能與申請人高層進行個別會面,確保審批品質。
今天(8 月 1 日),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首批牌照僅發數家,花落誰家成為焦點之一。截至目前,香港金管局尚未發出任何牌照。且該局計畫的發牌時點晚於預期。此前 7 月 29 日,香港金管局發布一系列諮詢文件,並召開技術簡報會。香港金管局副總裁陳維民在會上透露,將於 2026 年初發出首階段牌照,首次發行的牌照數量將為個位數。此前,香港金管局多次強調「高門檻」「首批僅數個牌照」「預先溝通」的態度,被市場廣泛解讀為「邀請制」。
香港金管局稱「邀請制」非官方說法。7 月 31 日,香港金管局人士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邀請制(by invitation)」並未完整反映金管局的發牌模式,因為事實上有意願、有興趣申請的機構,均可事先主動與香港金管局溝通發牌事宜。一週前,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透露,儘管已明確初階段只會批出數個穩定幣牌照,但至今已經有數十家機構主動接觸金管局團隊。香港金管局 7 月 29 日公告也顯示,鼓勵有意申請執照的機構於 2025 年 8 月 31 日聯繫該局,讓該局可傳達監管期望並適當提供回饋。同時,發牌將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如個別機構認為已準備充分並希望儘早獲得考慮,應於 2025 年 9 月 30 日或之前向金管局提交申請。首階段未獲發牌照而又有意繼續申請的機構,金管局會與其保持適當溝通。
在發牌要求方面,金管局表示,獲得穩定幣發行人牌照的機構須具備合規性(風控)、具體性(應用場景)、可持續性(財務狀況)三方面的要求。此外該局強調,不會公佈向其表達意願或提交申請的機構名單。
六、香港三大發鈔銀行可望率先獲批
根據券商中國報道,從申請門檻來看,香港的三大發鈔銀行,即中國銀行(香港)、渣打銀行(香港)和匯豐銀行最有可能率先申請並獲批。此外,中資銀行、沙盒測試企業、大型央國企,以及擁有支付執照的網路大廠都躍躍欲試。而證券公司的角色,初期則更多是為穩定幣的交易、託管、融資、諮詢等服務,並提供傳統資產代幣化相關的數位資產配置服務。目前,已有券商等 44 家機構升級了虛擬資產交易牌照,相較於 6 月底新增了 3 家。
結語
香港《穩定幣條例》的生效,標誌著香港在數位金融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當美國通過立法鞏固美元穩定幣霸權時,香港以開放監管凝聚亞太共識,瓦努阿圖等主權資本已攜合規穩定幣落子香港,錨定「一帶一路」金融支點。技術壁壘疊加主權信用,香港正孕育「亞太版 Circle」。金管局審慎落子,既為創新預留空間,又堅守風險底線,使香港成為這場全球貨幣格局重塑的關鍵搖籃。當穩定幣競爭回歸風控能力與生態建構的本質,香港這座東方金融堡壘的深層價值才剛顯現。